秘书长致辞

各位朋友,欢迎您访问中国—东盟中心网站。

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,是好邻居、好朋友、好伙伴。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,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,人文交流日益密切,务实合作成果丰硕。双方积极推动高质量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同东盟发展战略特别是《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》的对接,共同致力于早日实现“中国-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”。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起点上,中国—东盟关系将携手共建和平、安宁、繁荣、美丽、友好“五大家园”,为地区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。

中国—东盟中心的建立和发展,体现了双方领导人的高瞻远瞩,承载了中国和东盟十国深化交流合作的殷切期望。我十分荣幸在中国—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局之年出任中国—东盟中心秘书长。中国—东盟中心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扎实推进双方在贸易、投资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以及信息媒体等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,为深化更为紧密的中国—东盟关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中国与东盟情谊深厚,命运与共。愿我们的网站成为您了解中国—东盟关系和中国—东盟中心的窗口。再次感谢您的访问,也欢迎您关注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,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。

中国—东盟中心秘书长

史忠俊

秘书长简历

史忠俊,男,1966年1月生,文学学士、法学学士。

1990-1993 中国外交部国际司科员、随员

1993-1995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随员、三秘

1995-1997 中国外交部国际司三秘

1997-2004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三秘、副处长、处长

2004-2008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参赞

2008-2011 中国外交部办公厅参赞

2011-2014 中国驻塞舌尔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

2014-2015 中国外交部副司级干部

2015-2016 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;

2016-2018 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、大使兼常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、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 

2018-2022 外交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、部党委国外工作局局长

2022年- 中国—东盟中心秘书长

已婚,有一女

中国—东盟中心标识

中国—东盟中心标识是一个圆形徽章,图案主题部分由中国和东盟旗帜演绎而成,周围饰以象征和平与繁荣的稻穗,并嵌入中心中英文名称。标识大面积采用了在中国和东盟象征吉祥喜庆的红黄两色,并辅以代表和谐统一的蓝色外圈。

中心简介

中国—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。2011年11月18日中国—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上,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及东盟秘书长共同为中心揭牌,中心正式成立。中心秘书处设在北京。现任秘书长为史忠俊先生。

中国—东盟中心的建立,体现了中国—东盟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双方领导人的高瞻远瞩。作为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,中国—东盟中心致力于促进中国—东盟在贸易、投资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和信息媒体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。

当前,中国—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,双方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广阔前景。中国—东盟中心愿与各界携手努力,为促进中国-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

组织架构

中国—东盟中心秘书处下设四个部门,分别是综合协调部、贸易投资部、教育文化旅游部和新闻公关部。

(一)综合协调部:

联系中心联合理事会、联合执行委员会成员,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政府、机构、团体等;联系日本—东盟中心、韩国—东盟中心等国际组织;

组织举办招待会、研讨会等大型活动;

制定年度工作规划和预算,牵头完成工作报告;

起草、监督、落实中心工作程序、财务、人员规章和条例;

维护中心日常工作运转,负责行政、人事、财务等工作。

(二)贸易投资部:

主办中国—东盟相关主题系列合作论坛,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、数字经济转型、可持续发展、蓝色经济等区域共同发展目标;

在中国省区市举办中国—东盟贸易投资推介会,支持中国省区市举办展会、论坛、推介会、研讨会等多类型推介活动,宣传中国—东盟营商环境;

组织中国企业走进东盟拜访当地政府部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,开展商业对接洽谈、实地考察园区等贸易投资促进活动,帮助双方企业开拓合作商机;

组织东盟驻华使领馆经济商务官员、企业家参访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园区,支持和参与境内外有影响力的活动,促进中国—东盟重要行业领域交流合作。

(三)教育文化旅游部:

举办和支持各类教育活动,推动中国—东盟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。具体包括:搭建教育合作平台,促进双向学生学者流动,推动双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全面合作,深化青少年交流和智库合作,加强语言文化交流等;

举办和支持各类文化活动,为推动中国和东盟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和务实合作搭建平台,促进双方文化共荣共生;

开展旅游信息共享、能力建设、导游培训、线路考察、品牌塑造等项目和活动,促进中国—东盟旅游交流,加强客源市场开发、目的地推广等领域务实合作。

(四)新闻公关部:

组织公共演讲、展览、采访等公关活动,向中国和东盟各界介绍中国—东盟关系和中国—东盟中心,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;

联系中国和东盟媒体,举办和支持信息和媒体合作相关国际会议、论坛、能力建设活动,推动中国和东盟媒体互访,深化中国—东盟媒体交流合作;

维护和运营中国—东盟中心官网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,编印《中国—东盟数据手册》《中国—东盟中心新闻通讯》,为中国—东盟合作提供信息服务。

东南亚国家联盟(东盟)概况

(2021年8月更新)

东南亚国家联盟

【成立日期】

1967年8月8日

【目标】

《东盟宪章》确定的目标主要包括:

(一)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、安全和稳定,进一步强化以和平为导向的价值观;

(二)通过加强政治、安全、经济和社会文化合作,提升地区活力;

(三)维护东南亚的无核武器区地位,杜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;

(四)确保东盟人民和成员国与世界和平相处,生活于公正、民主与和谐的环境中;

(五)建立稳定、繁荣、极具竞争力和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和制造基地,实现货物、服务、投资、人员、资金自由流动;

(六)通过相互帮助与合作减轻贫困,缩小东盟内部发展鸿沟;

(七)在充分考虑东盟成员国权利与义务的同时,加强民主,促进良政与法治,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;

(八)根据全面安全的原则,对各种形式的威胁、跨国犯罪和跨境挑战作出有效反应;

(九)促进可持续发展,保护本地区环境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,确保人民高质量的生活;

(十)通过加强教育、终生学习以及科技合作,开发人力资源,提高人民素质,强化东盟共同体意识。

【成 员】

10个:文莱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亚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。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,人口6.55亿(截至2019年)。

【主要负责人】

东盟峰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,由各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,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。2021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为文莱,任期一年。东盟秘书长是东盟首席行政官,向东盟峰会负责,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,任期5年。现任秘书长林玉辉(Lim Jock Hoi,文莱前外交与贸易部常秘),2018年1月就任,任期至2022年底。

【总 部】

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(70A Jalan Sisingamangaraja, Jakarta 12110, Indonesia)。网址:http://asean.org 。

【组织机构】

2008年12月,《东盟宪章》正式生效。根据该宪章,东盟组织机构主要包括:

(一)东盟峰会: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,一般每年举行两次会议。

(二)东盟协调理事会:由东盟各国外长组成,是综合协调机构,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。

(三)东盟共同体理事会:包括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理事会、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理事会,协调其下设各领域工作,由东盟轮值主席国相关部长担任主席,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。

(四)东盟领域部长会议:由成员国相关领域主管部长出席,向所属共同体理事会汇报工作,致力于加强各相关领域合作,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。

(五)东盟秘书长和东盟秘书处:负责协助落实东盟的协议和决定,并进行监督。

(六)东盟常驻代表委员会:由东盟成员国指派的大使级常驻东盟代表组成,代表各自国家协助东盟秘书处、东盟协调理事会等机构开展工作。

(七)东盟国家秘书处:是东盟在各成员国的联络点和信息汇总中心,设在各成员国外交部。

(八)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:负责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的相关事务。

(九)东盟附属机构:包括各种民间和半官方机构。

【主要活动】

自1976年以来东盟共举行了37次峰会和4次非正式峰会。

2016年9月,第28和29届东盟峰会在老挝万象举行,主题为“将愿景变为现实,迈向充满活力的东盟共同体”,主要讨论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、东盟与外部的关系和发展方向,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。会议通过了《东盟愿景2025》《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》和第三份《东盟一体化倡议工作计划》。东盟国家领导人还签署了共同应对域内外灾害的宣言。

2017年4月,第30届东盟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。会议以“携手促进变革,共同拥抱世界”为主题,重点围绕东盟共同体建设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讨论。2017年11月,第31届东盟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。会议就建设更加稳定和更具韧性的东盟共同体(即建设以人为本的东盟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、加强海上安全与合作、促进包容性与创新驱动型增长、加强东盟韧性、推动东盟成为区域主义样板和全球事务参与者)进行了讨论,签署了《东盟关于保护和提高移民劳工权利的共识》,通过了《东盟关于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宣言》《东盟创新宣言》等多份重要文件。东盟及其对话或域外伙伴领导人共同出席东盟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。

2018年4月,第32届东盟峰会在新加坡举行。会议围绕“韧性与创新”主题,重点就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国际地区问题进行讨论,会后发表《主席声明》《关于建设韧性和创新的东盟愿景文件》《关于网络安全合作的声明》和《东盟智慧城市网络概念文件》。2018年11月,第33届东盟峰会在新加坡举行。会议回顾了东盟共同体建设进展,重申加强非传统安全、环境挑战、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,通过了《东盟智慧城市网络框架》《关于增加绿色就业以促进东盟共同体平等与包容性增长的宣言》等文件。

2019年6月,第34届东盟峰会在泰国曼谷举行。会议围绕“加强伙伴关系,促进可持续发展”主题,重点讨论了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国际地区问题,发表了《东盟印太展望》《东盟领导人关于可持续伙伴关系的愿景声明》《应对亚洲地区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》及其行动框架等文件。2019年11月,第35届东盟峰会在泰国曼谷举行。会议回顾了东盟共同体建设,就东盟未来发展方向、加强东南亚地区各领域可持续发展交换了意见。会议发表了《主席声明》、《东盟关于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宣言》和《东盟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》等文件。

2020年6月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第36届东盟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。会议讨论了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、恢复经济、东盟共同体建设、加强东盟与各伙伴国关系及地区、国际问题,通过了《东盟齐心协力与主动适应:克服挑战保持增长的愿景声明》和《东盟关于在不断变化的职业世界中人力资源发展声明》。2020年11月,第37届东盟峰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。会议期间,东盟各国及其对话伙伴就应对疫情、疫情后恢复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签署等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重要成果,并通过了旨在帮助企业和民众从疫情影响中恢复、促进社会经济稳定的《东盟全面恢复计划》及其实施方案。

【对外关系】

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。1994年7月,东盟倡导成立东盟地区论坛(ARF),主要就亚太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交换意见。1994年10月,东盟倡议召开亚欧会议(ASEM),促进东亚和欧盟的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。1997年,东盟与中、日、韩共同启动了东亚合作,东盟与中日韩(10+3)、东亚峰会(EAS)等机制相继诞生。1999年9月,在东盟倡议下,东亚—拉美合作论坛(FEALAC)成立。东盟每年与对话伙伴举行对话会议。迄今东盟已发展了11个全面对话伙伴国,包括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中国、欧盟、印度、日本、韩国、新西兰、俄罗斯、美国和英国。此外,东盟成员国已同意丹麦、希腊、荷兰、阿曼、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入《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》(TAC),并期待在适当时候将其发展为全面对话伙伴国。

2011年11月,东盟提出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(RCEP)”倡议,旨在构建以东盟为核心的地区自贸安排。2012年11月,在第七届东亚峰会上,东盟国家与中、日、韩、印、澳、新(西兰)6国领导人同意启动RCEP谈判。2017年11月,首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。2018年11月,第二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召开,各国领导人肯定当年RCEP谈判取得的实质进展,就争取于2019年结束谈判达成一致。2019年11月,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,与会领导人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,宣布RCEP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问题的谈判,并致力于2020年签署协定。2020年11月15日,第四次RCEP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。会议上,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正式签署,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共15个成员国,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,总人口、经济体量、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%。